上海公墓华亭息园,买墓地免费上门接送!提前1天预约
全国咨询电话:021-34500352
上海公墓嘉定墓地上海华亭息园公墓
上海公墓嘉定墓地上海华亭息园公墓

上海公墓嘉定墓地上海华亭息园公墓新闻动态新闻动态

上海公墓嘉定墓地上海华亭息园公墓相关文章

首页 > 新闻资讯 > 相关文章

基督徒的灵魂观及其文化认同在葬礼上的表现

来源:2021-07-24 11:26:56
    问到丧礼有何不同,一位整日在李村教会看门的老太太说:“有啥不一样?信基督教的,任何人都不跪,耶稣的儿子谁都不跪。去世封墓之后不看,不过七,不过百日,正月上坟挂纸,不叫摆供。”老太太又解释道:“人的肉体和灵魂是分家的,灵魂好比衣服,人睡觉的时候不穿衣服,(所以)不能见人,早晨起来,才穿上衣服见人。”
    一位50多岁的男信徒说:“人有肉体和灵魂两部分,死后,肉体在坟墓,不信主的灵魂到地狱。灵魂很多层,好人一层,恶人一层。你看那电视上人在地狱多是苦,犯啥罪在哪一层,偷人家的一层,杀人的一层,吃也吃不成;信主的,灵魂被上帝接走了,就在上帝身边,生活在伊甸园中,吃啥有啥。”间他吃啥,想了一会,他接着说道:“在伊甸园,生活多美好,吃圣灵果,喝圣灵泉里的水,唱赞美诗。”
    谈到葬礼,我问老太太:“要是一家人中,有人信、有人不信,葬礼怎么办?比如老人信,儿子和媳妇不信,咋办?”老太太说:“那听孩子们咋说,要是说按照教会的规矩办,教会里就去人,要是按照世人规矩办,教会也不管。”老太太解释说:“教会的规矩是管活不管死。”老太太说:“如果说是老婆婆升天、老了,给娘家说通,娘家答应按照教会规矩办,教会就安排。”

            上海公墓,嘉定公墓,上海墓地,华亭息园,
                       基督徒的灵魂观及其文化认同在葬礼上的表现

    说到葬礼,老太太显得兴致很浓,说起对非信徒葬礼的看法。提到烧马的行为,老太太唱起了顺口溜:“假孝子泪纷纷,搬倒纸马你报娘恩,你把你娘讴出门,喊到马上叫众人扣。”可以听出来老太太对烧纸马这一当地人相沿已久的习俗进行讽刺,称这种行为是假孝。正是通过对这种行为的批判,确立基督徒葬礼行为的真孝。但是,无论如何,这还是在孝的前提下述说这一问题。
    老太太说,基督徒死后要是儿子们愿意按基督教的葬礼办,教会就派人去,“要砍(树枝做成)一个十字架,一个雪花柳”。问及谁拿十字架,老太太说儿子拿。2005年八月份再次在教堂里看到老太太,再次聊起这一话题,详细追问,才明白,若孩子们请教会出面为他们家过世的老人办葬礼,教会就派人去帮他们做一个十字架、一个雪花柳。我本以为十字架是白色的,因为当地葬礼尚白,没想到仔细一问才知道十字架是红色的,是用木头做成,然后刷上红漆(插在地上的那头不刷),见我诧异葬礼上的十字架是红色的,老太太解释i3}“那是耶稣的血,避邪。”略微停了一会,她说:“升天不借十字架不行,你看唱那戏里,杜永在地上画一个十字架升天去了。”在一旁的她老头子,听了忙改正,说:“啥,那都不一回事。”
    笔者又问基督徒葬礼与一般人的葬礼有啥不一样,老太太说:“不叫烧,不叫跪,鞠躬,在教会里开追悼会,纸钱、压纸、阴阳先性)、老公鸡都没有。”问临终有没有祷告,她说:“有,一般人一断气身子慢慢变硬,信主的,祷告后身子就变软了,然后入硷。”问到出殡时的具体情况,老太说:“号队、鼓队在前,教会的大白旗也在前,后头是人家亲戚,一般信徒送出村就回来了。牧师长送到坟上。”
    很遗憾,在调查期间。没有看到基督徒的葬礼,没法目睹或参与全过程。但从这些访谈中,还是能了解基督徒葬礼的大致情况。将基督徒葬礼与长期流行的葬礼比较,还是能看出乡土文化流变的规律,以及基督教在寻找生存空间的同时保持自己特征、宣扬自己力量时所采用的策略。十字架,由死者孙子拿着,这和一般人葬礼上柳蟠由孙子拿着相对应,长子原来拿着老盆,现在在基督徒葬礼上则捧着父(或母)的遗像,哭丧棒变成了雪花柳。
    2005年8月27日见到了赵牧师,就基督徒葬礼与非信徒葬礼的异同这一问题访问了他。用赵牧师的话说是大同小异,“最大的不同是不焚纸,孝子不跪,照样穿孝衣、照样哭,还有就是不信的要土说带回去好了啥的,信的没有这,那是偶像。”
    确实如此。可以说葬礼上,制度性的东西不会变,比如五服制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了不少的变异,但人们生活中还有这一词,办事时尤其是丧事时仍按照这一制度来。虽然这一制度发生了变异,比如孝服、服孝期在清末民初以来发生了变化,以适应现代生活,但仍有迹可循。这些民俗仪轨,农村变化小,保存得多。土葬时死者坟墓在宗族坟墓群中的位置或者说儒家等级昭穆秩序,几千年来基本没变,即使在城市的宗族公墓里,这一等级次序仍被严格遵守。
    在基督徒的葬礼上,他们还唱灵诗,老太太当时唱了一段:“平安享永远的荣华富贵,世界不是你的家,你只是做客旅,天堂是你永远的家。”老太太还给我解释道:“人活不过百岁,一般人不过八九十(岁),待在世上时间短……。”
    听到“客旅”两个字,我是很惊讶的。也许正是看到我的惊讶,老太太作了解释。从这简短的诗歌中,可以看到老人信了基督教之后对死亡和死后世界的看法。无疑,老太太的思想,是基督教的,然而从中也似乎可以辨析出佛道天堂观念的深层影响。郭于华在调查中发现中国天主教徒对天堂的理解,也具有务实的意味。不管怎么说,人不可能超越自己浸润其中的文化,总是从自
己原来的文化来理解、看待其他文化或事项的,要求每一个农村的基督徒都对基督教有很深的体认,要求他们摆脱实用的、功利的世界观,是很难的。但即便这样,异质因素的进入,仍慢慢地改变着当地葬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