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是我国传统的丧葬方式,土葬形式下的墓地又分为传统墓地和生态墓地。传统的土葬方式不仅会大量浪费土地资源,且导致森林资源也日益稀缺。因此为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大力推行生态墓葬。
传统墓地是浅表地下墓穴及地上土堆封土层所构成的墓。这类墓地根据现有的规定,一般平均占地1平方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每年全国死亡人口大约890万人,如果都使用传统方式埋葬,一年约占用890公顷的土地。我国占世界22%的人口,却只有70,6的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的40%,特别是城镇土地紧缺的状态下,依照我国现有的土地保有量,不出50年可能就会出现无地可用的状态。另一方面,传统墓地的建造方式是用水泥或者石头进行堆砌,这些材料不会随着时间自行降解,加之为了方便管理和祭拜,四周还会修建硬化的人行道,严重损害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地肥力,影响未来的演替复耕。最后,因土地稀缺,墓地建造成本较高,民众取得墓地的负担也相应加重,再加上火化,殡葬人员,购买骨灰盒等费用,大家纷纷发出“死不起人”的感叹。
生态墓地是指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既满足国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又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之下,建造出生态系统可以承载的、物质可以良性循环的墓地。其特点包括:第一,高效性。生态墓地力求通过资源的最充分利用来降低多余的消耗,通过资源的科学化配置来获得最大的效益,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极大的提高了物质的利用效率,使墓地中的所有物质都能保持清洁并得到充分利用,不会造成资源和环境方面无法承受的后果;第二,节约性。土地结构的优化利用、合理布局,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的基础,我国长期的土地粗放利用状况,使闲置、低效、浪费的土地普遍存在。生态型墓地以保护耕地为前提,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各类用地,以殡葬改革促节约集约,让土地能够得到多层次、多方面、多功能的分级利用,有效的节约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三,和谐性。生态墓地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为理论依据,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要基础,以低耗型科学技术为中心,促进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目前较为常见的生态墓葬形式有:树葬、花葬、壁葬和塔葬等。
所谓“树葬”是指死者的近亲属以认养树木的方式,为死者植一棵树。死者的遗体火化之后,其骨灰不用任何容器保存,直接埋入树下,复归泥土,滋养树木生长。死者近亲属可以在树前立碑或者以挂纪念牌的方式来纪念逝者和区分墓地。从传统的文化观念来看,树葬这种方式满足了我国人民的传统观念一“入土为安”,让生命归于尘土。另一方面,在风水观念的影响下,树葬还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树葬符合广大中国人的习俗与心理,让逝者的生命再一次的得到延续和升华;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树木不仅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粉尘和金属微粒,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等大量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空气、清洁自然的效果。若按照我国每年死亡人口的数量计算,假使近亲属全部选择以树葬的方式进行埋葬,每年植树将近千万株,我国的国有土地绿化率将极大提高,森林植被面积将不断扩大。选择树葬之后,人民的祭奠方式也将改变。传统的焚烧香烛纸钱的祭祀方式,会产生细颗粒物,导致空气中的PM2. 5、一氧化碳等主要污染物浓度上升,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和城市环境。树葬的祭祀则是以献花、施肥和悬挂纪念牌等的方式进行,既表达了亲属对逝者的思念,又保障了树木的存活率。树葬这种形式的推广,不仅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还可以绿化荒地荒山,增加我国的森林保有量,有利于土地的持续和永续利用。
所谓“花葬”是指死者的近亲属选定一块花坛,在花坛下方挖出一块深坑。将死者的遗体火化之后,将骨灰直接埋入深坑之中,不加任何容器保存,让其自然降解于土壤之中。后封土填埋坑洞,在地表处加盖一块水泥板,纂刻上死者的信息。这种安葬方式去除了传统墓地必要的附属设施,如墓碑,充分利用了地下的空间。上海于2016年12月推出了全国首创的“升降式花葬”,在金山区松隐山庄举办了第一次集体下葬仪式。据此花葬墓地的负责人介绍,松隐山庄“福佑苑”占地800多平方米,可安葬骨灰9600穴,平均单穴占地面积约0. 026平方米,是全国首座全部采用“机械升降原理”实现墓葬的园区。“升降式花葬”外观采用金莲花设计,是传统花葬形式的升级版,它利用其特有的“电梯公寓式”的升降设备,实现了地下空间的分层利用,尤其对同一家族想要葬在一处的成员,满足了“同花同姓氏”的合葬需求。“升降式花园葬”价格优势明显,每个的价格维持在一万元左右。这种墓葬葬式在遵循了“入土为安”的同时,也提高了墓园土地的使用率,该墓葬葬式及设备制造现己获多项国家专利。
“塔葬”和“壁葬”也都是当代大力推崇的一种安葬形式。所谓“塔葬”是指死者的近亲属将死者的遗体火化之后,把灵骨用骨灰盒存放好之后,放入寺庙当中专门保存骨灰的高塔之中,由僧侣进行管理,定期供奉香火。所谓“壁葬”是指在定制的墙壁内嵌入骨灰盒,格位口用石板封死,表面纂刻上碑文,以此进行区分。一般而言,一面壁葬墙可以安放上百个骨灰盒,利用率极高。这两种殡葬形式的骨灰存放数量都极大,只占用极少的土地资源,并且蕴涵了佛教、儒家、道教等宗教文化,被大多数人所接受。